首页 门面模式
文章
取消

门面模式

平衡接口粒度

接口粒度更细(职责单一)

  1. 接口具有更好的可复用性
  2. 接口的使用者开发一个业务功能时,需要调用 n 多细粒度的接口才能完成,调用者会抱怨接口不好用。

接口粒度设计得太大

  1. 一个接口能做更多的事
  2. 可复用性不好。那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,就需要开发不同的接口来满足,这就会导致系统的接口无限膨胀。

那如何来解决接口的可复用性(通用性)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呢?门面模式!

门面模式的原理和实现

定义

门面模式,也叫外观模式,英文全称是 Facade Design Pattern。它的定义如下:

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,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。

门面模式定义中的“子系统(subsystem)”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。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,也可以是更细粒度的类或者模块。

如何理解门面模式的定义

假设有一个系统 A,提供了 a、b、c、d 四个接口。系统 B 完成某个业务功能,需要调用 A 系统的 a、b、d 接口。利用门面模式,我们提供一个包裹 a、b、d 接口调用的门面接口 x,给系统 B 直接使用。这就是门面模式的体现

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统一的接口,一个个调用更细粒度的接口不行吗

有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:系统 A 是一个后端服务器,系统 B 是 APP 客户端。App客户端通过后端服 务器提供的接口来获取数据。我们知道,App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移动网络通信的,网络通信 耗时比较多,为了提高App的响应速度,我们要尽量减少App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次数。

假设,完成某个业务功能(比如显示某个页面信息)需要“依次”调用 a、b、d 三个接口,因自 身业务的特点,不支持并发调用这三个接口。

现在发现 App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比较慢,排查之后发现,是因为过多的接口调用过多的网络通信。针对这种情况,可以利用门面模式,让后端服务器提供一个包裹 a、b、d 三个接口调用的接口 x。App 客户端调用一次接口 x,来获取到所有想要的数据,将网络通信的次数从 3 次减少到 1 次,也就提高了 App 的响应速度。

常见应用场景

解决易用性问题

门面模式可以用来封装系统的底层实现,隐藏系统的复杂性,提供一组更加简单易用、更高层的接口。比如,Linux 的 Shell 命令,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种门面模式的应用。它继续封装系统调用,提供更加友好、简单的命令,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执行命令来跟操作系统交互。

解决性能问题

比如通过将多个接口调用替换为一个门面接口调用,减少网络通信成本,提高App客户端的响应速度。

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

在一个金融系统中,有两个业务领域模型,用户和钱包。假设有这样一个业务场景:在用户注册的时候,我们不仅会创建用户(在数据库User表中),还会给用户创建一个钱包(在数据库的 Wallet 表中)。

显然用户注册需要支持事务,即创建用户和钱包的两个操作,要么都成功,要么都失败。

然后两个不同服务的接口调用在同一个事务中执行比较难实现,这涉及到分布式事务问题,虽然可以通过引入分布式事务框架或者事后补偿的机制来解决,但代码实现都比较复杂。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,利用数据库事务或者 Spring 框架提供的事务(如果是 Java 语言的话),在一个事务中,执行创建用户和创建钱包这两个 SQL 操作。这就要求两个 SQL 操作要在一个接口中完成,所以,我们可以借鉴门面模式的思想,再设计一个包裹这两个操作的新接口,让新接口在一个事务中执行两个 SQL 操作。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
迁移Postgres的Sequence(序列)

享元模式